由于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碳化硅成为优质赛道,各路人马蜂拥而入,导致内卷严重。
3.尽管市场空间存在限制,但2021-2027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由10.9亿美元增长到62.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
4.在碳化硅市场中,国内外厂商竞争非常激烈,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美国Wolfspeed等六家供应商占据了市场占有率超85%。
5.为此,地方政府需要倾注更多精力化解碳化硅产业难题,推动行业并购整合,同时半导体项目并购重组也面临诸多挑战。
十多天前我在一个会议上讲明年的碳化硅企业很艰难,产业将进入淘汰赛,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企业破产了。预计明年在碳化硅制造和衬底领域,还会有企业将支撑不住。碳化硅可能是半导体制造扩张最为迅猛的领域,调整将不可避免,对于这场淘汰赛半导体产业该如何面对?
首先来看碳化硅产业的现状。由于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碳化硅成为优质赛道,各路人马蜂拥而入。2024年在注销了5千多家企业的基础上,还有4千多家碳化硅企业存续。这个细致划分领域内卷之严重可见一斑。国内碳化硅制造以6英寸线英寸线英寸线。尽管目前国内没有量产8英寸产品的晶圆厂,但安意法、士兰微、芯联集成等在内的大厂都在积极扩张8英寸产线辆车的需求计算,仅安意法和士兰微两家企业的8英寸规划产能就可满足1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需求。
当然也无须太过悲观,碳化硅用途广泛,远期看市场还有空间。在汽车之外,光伏、数据中心、国家电网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经预测,2021-2027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由10.9亿美元增长到62.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4%。不过,远期前景光明,但近期市场空间存在限制,所以淘汰赛必然打响。
2024年碳化硅进入低价竞争阶段,一方面产能增加但全行业技术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市场出现拥堵,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下游电动汽车已确定进入竞争性降价阶段,整车降价传导到碳化硅市场。这一些因素的合力之下,6英寸碳化硅从6000元/片降至1500元/片左右,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碳化硅市场进入市场出清阶段。
目前,汽车应用主导碳化硅市场,占整个功率碳化硅器件市场的75%以上,有整车资源的企业日子就好过一些。尤其800V架构时代来临是SiC加速渗透的核心驱动力,碳化硅在高压下较IGBT性能优势更明显,碳化硅上车几乎成为必选。
尽管中国车规芯片拥有一定的主场优势,但从全球市场来看,碳化硅产品仍由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美国Wolfspeed、安森美、日本罗姆和博世在碳化硅市场中处于领先位置,这六家供应商占据了碳化硅商品市场份额超85%。
国内市场也是大厂优势显著,安意法、士兰微、芯联集成、芯粤能、积塔半导体、瞻芯电子、斯达半导、长飞先进、三安光电、比亚迪半导体等企业依靠产业布局和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优势。
要想在这些中外强者中获得一席立足之地,不仅考验后天努力,也考验先天禀赋。以上国内大厂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它们均有车企直接加持或已经与车企达成紧密合作关系。
它们从企业成立那一刻起,就是奔着为某个车企配套而去。在研发和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与车企紧密合作,量产之后就有现成的市场。所以一个地方上马重点项目,从产业链终端“攒局”至关重要,这不仅决定项目能否顺利启动,还决定项目日后能否生存。试想,在目前寒风刺骨的环境中“裸泳”,其生存难度可想而知。
碳化硅技术门槛很高,很多企业的产品即便可以量产,但是距离存在竞争力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那些产品没有特色或者产品良率低的企业,很难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与此同时,行业融资难度加大,经营困难的企业更加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很多企业将面临生死大考,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企业,大概只有寻求并购整合。
由于很多碳化硅项目有地方投资,能预见遇到困难的企业将寻求政府支持。但是地方财政吃紧,有能力持续输血的地方不多,可能地方更为现实的选择是推动行业并购整合。但半导体项目并购重组也是个老大难问题,这里不单单是下家难寻的问题,还牵扯到政策层面的考量。由于半导体制造项目投入巨大,动辄数以十亿计,是地方的重头资产。由于国资管理很严格,如何在不造成国资流失的前提下盘活资产,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极大地考验着地方主官的担当和智慧。根据过往经验,这种项目能否成功化解取决于当地政府的决心,需要地方主官勇于担责,主动对接各种资源来化解疑难杂症。
化解此类项目的难度很大,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过去几年里芯谋研究参与重启了多个疑难杂症项目,成功化解了多个问题项目,积累了一定经验。正如《南浔项目重启手记》所述,化解此类疑难杂症有几个要点需要做到:
一要认真分析项目的优点、缺点,深入认识产业的需求,知己知彼、思路正确是成功的第一步;二要找对人,既要有合作意愿,也要气息相投。这不仅是盘活项目,还应该要考虑企业接手后,地方与企业紧密合作,做大做强企业;三,要做好大量的后续的对接工作,在合作意向达成后,距离签约还有非常长距离,有大量的、艰苦的工作需要完成。
化解难题首先要卸下心理包袱,产能大幅度增长之后的优胜劣汰几乎是制造业无法规避的产业规律。既然无可回避,各方面就要以平常心看待它。况且这一些难题也有化解的可能性,跟着时间的推移,产业不断壮大,有些企业会有扩张计划,自然也就会有并购整合的契机,这样一个时间段就看哪些地方能够抓住这转瞬即逝的良机。
碳化硅进入淘汰赛,必然会有企业陷入困境,化解即将出现的疑难杂症是产业成长的必修课。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化解难题和并购整合会成为各地寻常可见的常规业务,需要地方政府倾注慢慢的变多的精力。同时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考题,全行业要勇敢破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勇于担责,善于解题,方能顺应时代所需。
2019-2025年河南黑刚玉行业现状与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分析报告
大家好,近来有很多网友留言说从去年开始因为环保检查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乃至众多...长城汽车进军半导体背后的逻辑
众多车企在为芯片短缺发愁之际,长城汽车已经于12月29日,与河北同光半导体股...小伙子买来翡翠原石把原石泡在水里一年。
好啦,今日小编来给你们讲讲便是小伙子在夜市中买了一块原石,小伙子把原石拿回家,拿回家在水里泡了一...联系方式:
手机:18937632277
传真:18937632277
固话:18937632277
邮箱:yang96618@163.com